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
《绿色科技》-2019年第14期 2019年 7 月 鎳色料仗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 14期 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 覃 华 芳 ,许 业 梅 ,潘 艳 ,李世龙 (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,广 西 南 宁 530028) 摘 要 :以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社 会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的 实 际 开 展 情 况 为 基 础 .指 出 了 社 会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存 在 的 问 题 ,并 对 该 工 作 提 出 了 几 点 建 议 • 以 期 浞 使 该 工 作 的 开 展 更 规 范 、高 效 、高 质 量 。 关 键 词 :广 西 ;社 会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;现状 及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:X 830 文 献 标 识 码 :A 文 章 编 号 :1674-9944(2019)14-0184-02 1 引言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3〕9 6号)、《关于推进环境监 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》(环发〔2〇 15〕2 0 号)的出台. 广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.形成环保系 统监测机构和社会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。而社会 监测机构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事物,存在着各种问题.如 社会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各不相同、监测人员水平良莠 不齐、监测质量水平低、行业主管部门该如何监管等,本 文就社会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,探讨了如何提高社会监 测机构业务水平,环境主管部门怎样监管社会监测 机构。 2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 目前.广西有1〇〇多家社会环境监测机构.在所具 有的资质范围内开展排污单位污染源rt行监测、企事、丨k 单位排污状况自主调查监测、建设项0 环境影响评价现 状监测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、环境损害鉴 定评估监测、清洁生产审核监测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 测 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委托或指定的 其他监测。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大多为民营企业,规模比较小、 技术人员流动较大、基础设施不完善、内部管理体系不 完善,监测数据质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,整体监测能 力弱。 2017年 ,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联合其质量 技术监督局制定了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服务社会 化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“管理办法”),该“管理办 法”规定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准人市场的门槛.同时也 规定了日后的管理办法。但由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还 是一个新生事物,市场机制尚未成熟,所以政府对社会 机构的管理也尚在摸索中,对社会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 尚未能研究出解决办法,如监测数据如何保证,出台的 管理办法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,也没有进行详细地跟 踪验证。 收稿日期:2019-05-28 作者简介:覃华芳(1979—),女 .工程师,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。 3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. 1 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社会监测机构一般为民营企业,其资金来源不 充足,常常缩减开支,导致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, 甚至不合理。如实验室规模过小,布局不合理,有些相 互影响的项目甚至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分析;监测仪器 不全、陈旧,有些甚至不符合分析的要求;监测仪器未进 行检定/校准等,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。 3 . 2 人员技能水平普遍弱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,其会尽可能地减 少培训经费以降低成本开支,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到 位.甚至没有经过任何培训,往往是新人一进来就马上 上岗操作,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。 3 . 3 管理水平比较低 社会监测机构的发展属于初级阶段.自身的管理体 系不完善.还在摸索的过程中。有些社会机构的质量管 理体系甚至套用别的机构,并不合适自身的管理,造成 自身管理比较混乱;有些社会监测机构有自己的一套管 理体系.但常常很空洞.操作性比较弱;有些社会监测机 构甚至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应付检查的资料,实际做的 又是另外一套。 3 . 4 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社会监测机构为追逐最大的利益,根据市场需要随 时扩大其资质能力范围,而环境设施、仪器、人员技能等 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,这就造成了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 保障。 3 . 5 监管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政府向社会 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3〕9 6号)、《关 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》(环发〔2015〕 2 0号)等,及广西出台的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服 务社会化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社会 监测机构市场准人门槛、监督管理等,但可操作性不强。 比如在广西出台的“管理办法”中.对社会监测机构的准 入条件.仅仅罗列了需要的条件,但达到什么深度就没 有详述;在今后的监督管理上,也没有具体到怎么去做. 184 覃 华 芳 ,等 :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 环 境 与 安 全 操作性不是很强。 4 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建议 4 . 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随着民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.环境监测日趋重 要,更是随着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不断放开.社会上出 现越来越多的盈利性环境监测机构,为避免社会环境监 测机构过剩而导致不良的竞争.引起监测数据的质量失 真,也为了保障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。因此,相关 部门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市场准入机制,对相关仪器配 备、实验基地建设、人员资质等做相应的规范标准:1:。 通过市场准人机制的建立.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准 人门槛,让更多有能力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与环保系统 监测机构共同为环境监测提供更为专业、高质M 的监测 活动。 4 . 2 建立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评 价的总体思路1 =5。虽然《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》B R / T 214 — 2017没有要求从业人员需持有上岗证,但环保 系统监测机构是需要从业人员持有上岗证方可上岗。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监测 数据的“五性”,即代表性、准确性、精密性、可比性、完整 性。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持 证上岗考核制度,作为机构行业准人前置条件,对于环 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[3]。考核内容应包括 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:1],并 实 行 1 0 0 % 自认 定制度,确保每一名技术人员在考核前需熟悉掌握所考 核项目的相关技能。 应由环境主管部门针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成立持 证上岗考核专家库,该专家库成员可由环保系统监测机 构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优秀的技术人员组成.每次考核 随机抽取专家库中专家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持证 上岗考核,在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中应规范专家的行为, 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。 4 . 3 建立持续教育机制 当今社会,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,为避免知识陈旧 达不到环境监测要求,也为了更好地为环境监测服务.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.获取科学、准确、可靠的数据.社会 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持续教育机制。社会环境监测机 构应设有专人负责培训T .作,对外接收必要的培训信 息 ,组织本机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培训,提高其业务水 平。该持续教育机制还应包括每年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计划及培训总结,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。 4 . 4 制定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环境机构进行一切活动的依据. 每个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须重视。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环 境监测活动的根本,应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相关准则制定 一套适合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。 4 . 5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有效保证环境监测T .作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.保 证市场秩序的稳定与信息数据的*实.必须要完善相关 的规章制度与政策,来规范市场秩序。环境监测市场化 的过程中,政府需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构建完善的奖 惩制度与监管体系。为有效保障环境监测市场的公开、 公平、公正.政府应当基于法律法规,针对市场实施定期 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.针对检査结果进行全面的公 开111。政府应建立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相适应的相关 法律法规,规范社会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行为.保证监测 数据的“五性”,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与品质。 5 结语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数量的日益增多,如何保证数据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不仅需要社会监测机构自身具备完 善的质量管理体系、质量控制方式,严格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、技术规范。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出台可操作 性的社会机构监管制度、罪责制度、过程监管制度等,促 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朝着健康、高效、高质量的方向 发展。 参考文献: 「1]付保荣.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达设[J] . 环境 保护与循环经济,2013(4):62〜66. [2]刘 媛 .彭 溶 .王 容 .环 境 监 测 从 业 人 员 监 管 制 度 研 究 [J].观 察,2018(18):33 〜35. [3 ]汪小绝,幸 梅 ,汪 兴 ,等 .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®毡监管办法探 [J] . 节能环保,2017(18〉:14〜15. 丨1 ]王强.胡旭虎.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屮的应用研究 [J ].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(纟丨然科学版),2017(4>:22〜1?6.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cy in Guangxi Qin Huafang,Xu Y e m (、i,Pan Y a n,Li Shilong (Guangjc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^ Nanni/tg * G uangxi ̂530028. China) Abstract: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ing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cy in Guangxi* this paper pointed ou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itutions* and provided several suggestions» in order to make the monitoring work more standardized and more efficient, with higher quality. Key words: Guangxi; environment condition monitoring agency;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185